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技术解析1. 基本概况* 级别名称: 美国级 * 舰艇代号: LHA-6 / LHA-7 / LHA-8及后续舰* 现役/在建: * LHA-6 “美国”号 : 2014年服役 * LHA-7 “的黎波里”号 : 2020年服役 * LHA-8 “布干维尔”号 : 在建中(更多计划中)* 设计定位: 取代“塔拉瓦”级 ,作为“黄蜂”级 的强化和演进型号,专注于航空作战。2. 性能参数项目 参数 满载排水量 约 45,000 吨全长 257.3 米飞行甲板 拥有 5个 直升机起降点,2台 飞机升降机动力系统 2台燃气轮机,双轴推进(约70,000轴马力)航速 20+ 节舰员编制 约 1,059 名船员 + 可搭载 1,687 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造价 约 34亿 美元(LHA-6)3. 核心设计特点:“航空优先”理念* 取消坞舱: 前两艘(LHA-6/7)为了最大化航空能力,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坞舱。节省出的空间用于: * 显著扩大机库和维修空间。 * 大幅增加航空燃油储量(是黄蜂级的2倍)。 * 增加弹药库容量(增加38%)。* 恢复坞舱 (LHA-8及以后): 基于实战化反馈,从LHA-8“布甘维尔”号开始,重新引入了坞舱,但略微缩小了机库,以回归更均衡的两栖投送能力,体现了设计上的务实调整。4. 航空战力与武器配置* 核心战力:F-35B“闪电II” * 可搭载 20架以上 的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隐身战斗机,是其被称为“闪电航母”的原因。* 典型航空联队配置: * 制海模式 (闪电航母): 12-20架 F-35B + 少量直升机。 * 两栖突击模式: 6架 F-35B + 12架 MV-22B“鱼鹰” + 4架 CH-53K“种马王” + 7架 AH-1Z/UH-1Y 直升机 + 2架 MH-60S/K 直升机。* 防御武器: * 2座 RIM-116 “拉姆” (RAM) 滚体导弹近防系统。 * 2座 RIM-162 “改进型海麻雀” (ESSM) 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 2座 “密集阵”近防炮 (CIWS) 或未来换装激光武器。5. 电子与作战系统* 雷达: 配备 AN/SPY-6(V)3 对空监视雷达(EASR),提供优异的对空搜索和空中管制能力。* 作战系统: 采用 “舰艇自防御系统” (SSDS) ,高度集成所有传感器和武器,实现快速、自动化的协同交战。* 指挥控制: 具备完善的旗舰指挥设施,可作为两栖戒备大队(ARG)和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MEU)的指挥中枢。6. 作战能力 * 当搭载大量F-35B时,其核心任务从两栖支援转变为 前沿制海和力量投送。 * 能在高风险海域执行制空、对海/对地精确打击任务,有效弥补超级航母数量的不足,实施 “分布式作战” 概念。* 传统两栖突击模式: * 主要依靠MV-22“鱼鹰”和直升机进行 “垂直包围” ,将部队和装备从海上快速投送至内陆纵深,速度远超传统登陆方式。* 其他任务: 灾难救援、人道主义援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7. 战略意义与部署* “印太战略”的关键支柱: 其部署重点在太平洋地区,用于应对地区力量变化,提供灵活、强大且不易被预测的前沿存在。* 与盟友互动: 经常与盟友进行联合演习,提升互操作性。* 与航母协同: 可与超级航母打击群(CSG)配合作战,分散敌方火力,形成多方向攻击轴线。8. 局限性* 依赖护航: 自身防御虽强,但仍需护航舰艇提供区域防空和反潜保护。* 高价值目标: 作为舰队核心,是敌方重点打击目标,生存性高度依赖整个体系的保护。* 航空作业效率: 其航空作业效率和最大出动架次率仍低于更大的超级航母。9. 与(中国075型)对比对比项 美国级 (LHA-6) 中国075型设计理念 航空优先(闪电航母) 均衡两栖核心战力 F-35B(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各型直升机(直-8, 直-20, 直-10),暂无固定翼战机吨位 ~45,000 吨 ~40,000 吨关键特征 无坞舱(LHA-6/7),SPY-6雷达 有大型坞舱,可搭载气垫艇和两栖装甲车作战模式 高端制海、两栖突击 两栖登陆、区域控制总结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美国海军两栖作战思想演进的具体体现。其 “航空优先” 的设计,特别是对F-35B战斗机的极致优化,使其超越了传统两栖舰艇的角色,成为一种兼具强大两栖投送和前沿制海能力的 “混合型战舰” 。它是美国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在印太地区维持海上优势的关键资产,既是海军陆战队的移动基地,也是一艘能够随时变身的轻型航母。
图片聚创优配聚创优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聚创优配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九龙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